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透露,库存粮油质量上乘,储存安全有保障

toodd 4小时前 阅读数 3 #国内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2025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表示。

秦玉云介绍,“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着力推进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响应及时、信息畅通的检验监测网络体系。持续提升粮食检验检测能力,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抽检、政策性粮食出入库质量安全把关、标准制修订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和支撑保障作用。

“我们扎实开展全国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根据这些年检查的结果看,库存粮油质量总体良好,储存较为安全。” 秦玉云说。

管理制度方面,秦玉云介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贯彻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制修订了《粮食质量安全监督办法》、《政府粮油储备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定,持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抓好粮食收购入库、在库管理、销售出库环节质量安全。

此外,2021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制修订粮食领域国家标准100多项、行业标准50多项。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突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和权益。比如,根据我国粮食生产收获实际,修订了小麦等相关品种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了质量指标。

秦玉云介绍,近年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先后开展粮食流通监管“亮剑”、“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涉粮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1.1万例,有效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了信息化监管水平。” 秦玉云介绍,这一体系覆盖了各类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入库、储存作业、质量检验、保管统计、销售出库等环节,能够做到业务动态监管、数据智能分析、线索及时发现,通过远程监管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运用信息化监管系统开展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了一批案件线索,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

秦玉云表示,近年来,陆续开通了电话、微信、网站等投诉举报渠道,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12325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热线,通过这些渠道,既掌握了不少涉粮问题线索,又推动为种粮农民、涉粮企业解决了许多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3月,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落实粮食收购和储存环节责任,围绕加快建立食品贮存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依职责加强监管,切实守牢粮食质量安全底线。” 秦玉云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从设施条件看,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