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季度交付量破纪录,电动车转型迎拐点?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2 #汽车

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关键节点,电动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市场。

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在全球范围内交付了49.71万辆新车。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刷新了自身的季度交付纪录的同时,还一并超越了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的同期销量。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成绩,超越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在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的49.71万辆新车中,Model 3与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合计交付48.12万辆,占据了总交付量的绝对核心,高于分析师约44.50万辆的预期。

在特斯拉销售的每20辆新车中,超过19辆是这两款主力车型。多家研究机构,包括沃尔夫研究(Wolfe Research)和考克斯汽车(Cox Automotive)的分析师认为,此次交付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一项短期政策因素的推动。

美国政府为电动汽车提供的7500美元补贴政策于9月30日到期,促使大量消费者提前购车以把握政策窗口,将原本计划于第四季度及未来释放的需求“预支”至第三季度,显著推高了当季销量。

同时,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也成为了驱动其全球销量增长的核心引擎。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在全球每售出三辆车,就有至少有一辆来自中国。第三季度,其在中国的交付量达16.92万辆,环比增长31%,为整体业绩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库

这一创纪录的季度表现,是特斯拉十余年发展轨迹的集中体现。

回顾历史,这家公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特斯拉曾一度濒临破产。关键时刻,来自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在2009年的一笔5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为特斯拉注入了宝贵的生存资金。 

随后,特斯拉通过一系列关键产品的发布,逐步使电动汽车实现了从小众向主流市场的跨越。2012年,Model S的问世确立了其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的标杆地位;2017年,定位更亲民的Model 3开启了规模化交付的序幕;而2019年上市的Model Y,凭借其SUV形态精准契合了市场主流需求,迅速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产品端持续发力,也让特斯拉销量水涨船高。2021年其全球销量突破93.62万辆,2022年达到131.39万辆,2023年跃升至180.86万辆。虽然2024年销量小幅回落至178.92万辆,但行业分析师仍看好其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销量将达到215至233万辆。

支撑这一增长的核心之一,则是特斯拉全球化的生产布局与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其中,上海超级工厂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该工厂的自动化率高达95%,下线一台整车用时不到40秒。卓越的制造效率,成为特斯拉在应对全球市场需求和激烈价格竞争时的核心优势。 

外界普遍认为,特斯拉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标志着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场由电力驱动的重大变革,或迎来颠覆内燃机时代的关键时刻。

在前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的进程仍需时日。“近几年可能形成‘433’格局。”混动(含增程、PHEV)占40%,纯电占30%,燃油车(含普通HEV)仍占30%,燃油车市场份额的下降速度,将显著慢于市场预期。

他进一步分析称,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国际法规与补贴政策的实施节奏。受制于各国政策落地的差异性,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正面临放缓态势,这点正体现在奔驰、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战略调整上。全球电动汽车真正转型节点,将取决于各国政府推广电动汽车政策的进度与力度。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持续快速增长,2025年有望达到1000万辆,2030年有望达到2800万辆,2040年将达到5600万辆。届时,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到全部新车销量的57%。

另一方面,电价是支撑电动汽车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张君毅告诉界面新闻,电动汽车的低使用成本建立在较低电价基础上,一旦电价上涨,使用成本将呈指数级增长,从根本上动摇其经济优势。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库

以往,汽车的豪华或高端属性主要由品牌历史、机械性能、内饰工艺等因素定义。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演变,科技感、智能化体验和软件生态正成为衡量车辆价值的全新维度。

一家特斯拉门店的店长告诉界面新闻,来店的消费者多被特斯拉的科技感所吸引,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FSD)与智能交互体验成为核心亮点。FSD开启后,车辆能够识别行人、红绿灯等道路要素,并自动执行避让与制动,为用户带来创新的智驾体验。

然而,特斯拉于10月7日在美国发售标准版Model 3和Model Y,大幅削减了后排座椅加热、娱乐屏、音响系统等配置,使车辆呈现极简风格,与品牌一贯强调的科技感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消费者李多是马斯克的忠实粉丝,他在看到特斯拉在美国推出的两款新车后,大为失望。“新车连后排座椅加热、娱乐屏这些基础配置都砍掉,调后视镜居然也要手掰,简直像‘毛坯车’,太辜负期待了。”

界面新闻就“低配版”特斯拉是否进入中国市场向特斯拉中国方面求证,对方仅回应“不知道。”上述门店店长也表示,当前可能性较低,国内生产低价版车型的计划可能暂不实施。

这位店长还告诉界面新闻,特斯拉目前在中国主销车型仍是Model 3和Model Y,售价集中在25至35万元区间。其中,Model 3起售价23.55万元,仅提供置换补贴与五年免息两项优惠。而进口的Model S与Model X售价达70至90万元,且无法定制配置,咨询热度较低。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尚未覆盖两大关键价格区间,一是销量最为集中的10至20万元主流消费段,二是利润空间最高的40至50万元中高端细分市场,导致其在中低端和中高端市场出现双重空白,错失了吸引更广泛消费者的机会。

市场定位的断层,使特斯拉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以中国车企为主导的强劲竞争格局已迅速形成,特斯拉的竞争优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最直接的挑战者是比亚迪。数据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纯电车型销量达到58.25万辆,以8.54万辆的优势领先特斯拉(49.71万辆)。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已连续4个季度在全球纯电车型销量榜单上超越特斯拉。

在张君毅看来,除比亚迪外,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已能与特斯拉形成有力竞争。与同价位中国车企产品相比,特斯拉的性价比相对偏低,智能驾驶功能(FSD)仍处于阉割版状态,因此消费者若无对智能化体验及外观内饰的特殊需求,很可能转向其他品牌。

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技术参数,而是取决于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深度理解、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优化能力,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艺术。

因此,特斯拉能否在保持科技感的同时,重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市场定位,将决定其能否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继续领跑,而非成为被颠覆的标杆。

热门
标签列表